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城乡供需 > 日常供需 > 打听个事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“乡村振兴”与农村振兴

    马琰东     2018-07-23 11:42:46     浏览:47    回复:0    点赞:1
    发帖人:马琰东
    级 别
    贡献值
    免费发布 注册会员 点击查看电话号码

    “乡村振兴”OR“农村振兴”?一字之差,天壤之别!

    乡村振兴,为什么不叫农村振兴?

    一字之差,农村更突出农村是搞农业的地方,是农民生产生活的地方。乡村振兴更突出地域概念,不光是农业。

    像欧洲,法国的乡村,居住在法国乡村非农民占三成,这叫逆城镇化,我们的逆城镇化也会到来。


    乡村振兴:塑形+铸魂

    “天价彩礼”、“厕所革命”不只是噱头

    首先,乡村振兴要塑形,而且要从基础开始。

    比如现在讲“厕所革命”,有的地方可不就是搞个形象工程革命就完成了。有的地方厕所一改,政府补千八百块钱,农民掏一两百块钱,改完就不管了。冬天一上冻,农民着急了,冻了怎么弄。


    现在讲乡村振兴战略,要突出问题导向,要及时讲这些问题。

    然后是要多引导农民,移风易俗,清除农村的不良社会风气。就说现在天价彩礼“一动不动”,一动就是汽车,不动就是房子,或者三斤三两,三斤三两钞票就是十万。


    提高农村社会文明程度,农村的乡风文明,还得靠德治,靠自治,靠乡规民约。

    乡村振兴,既要塑形,也要铸魂,要形成文明乡风、良好家风、淳朴民风,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。推动农村全面进步、农民全面发展,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,提升农民精神风貌,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。


    乡规民约:无价之宝

    传统的规矩,现代的价值

    在快速工业化城镇化大潮下,农村人口流动性显著增强,乡土社会的血缘性和地缘性逐渐减弱,农村由从熟人社会向“半熟人社会”加快演化。


    一些地方乡村文化特色逐步丧失,传统重义轻利的乡村道德观念侵蚀淡化。人际关系日益功利化,人情社会商品化,维系农村社会秩序的乡村精神逐渐解体,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乡村社会秩序的失范。


    但是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方面,缺乏一套适应农村社会结构特征、符合农民特点的有效方式、办法和载体,隔靴搔痒、流于形式的问题比较突出。

    这时候,重新引入乡规民约就有了必要性。是什么?“乡规民约是一个地方慢慢形成的,大家都愿意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。


    确实,一个好的家规不仅能够影响一代代族人,也能够升华为乡规民约,教化着当地的民风。


    人都走了,乡村振兴靠谁?

    要让农民成为让人羡慕的人

    2017和2011年相比,农村常住人口减了九千万人。现在很多村庄叫房堵窗,户封门,家家不见年轻人,有的村可能一看就剩几个人了。

    中国农村正处在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中,这里面最重要的变化是什么?人口的变化。

    大量人口向城镇迁移,村庄空心化、农民老龄化程度加剧。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,出现家庭分离,村庄空心化、“三留守”问题严重。


    长期以来,“农民”二字不仅仅是一种职业称谓,还是一种身份象征,农民作为社会最庞大的群体,但获得社会平均利润的机会却较少。


    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,要让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。怎样才令人羡慕?农民的收入要高,不仅工作选择多,且体面有尊严,不仅经济来源渠道广,且增长幅度大。

    农民的生活要好,能享受和城市一样的生活设施和社会福利,忙时乡间劳作,闲时进城逛逛,生活丰富多彩。


    农民的机会要多,既能扎根乡村,也能融入城市,全面发展的束缚被打破,向上流动的机会大大增加。

    农民的心情要美,一年四季不再候鸟般往返城乡,一家老小都能团圆喜乐,春有百花秋有月,夏有凉风冬有雪,在田园牧歌中实现“诗意地栖居”。


    收入高是基础,生活好成标配,诗意栖居作追求,乡村全面振兴后,做农民将是一件幸福的事。

    这样人们才会愿意回来,乡村才能振兴。

    打赏捐赠
    1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